焊工

1、岗位描述

1.1 目的

本安全操作规程用于规范维修岗位焊工对本车间设备焊接、焊补、切割等作业的安全作业程序。

1.2 范围

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酒精车间三线的焊工以及其他人员及进入本岗位工作的人员。

1.3 概述

本岗位负责所辖区域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1.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安全帽、绝缘鞋、焊工服、焊帽、护目镜、安全带、防护面罩、防护手套。

2、岗位危险辨识

⚠️表格: 图片版 | 文字版

3、安全操作要求

3.1作业前安全操作要求

3.1.1.粉碎机动火作业,作业前增湿降尘,与斗提、绞龙隔断。

3.1.2.斗提机动火作业,停机增湿降尘后再动火作业。

3.1.3.蒸馏塔、酒精罐、酒精管线动火作业,作业前清洗置换、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3.1.4.动火作业前,应备好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

3.2 作业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3.2.1.使用角磨机、无齿锯、切割机作业前,确认设备配备漏电保护器,检查检查防护罩,确认完好后,戴护目镜,再进行作业。

3.2.2.气割作业,乙炔瓶应有防倾倒措施,乙炔、氧气瓶间距应保持在5m以上,距离动火点距离应保持在10m以上。

3.2.3.封堵干燥机管束,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关闭蒸汽阀门,挂警示牌,专人监护;检测冷凝液含酒量,达标后再动火作业。

3.2.4.焊补蒸汽、热料、硫酸、氨水管线作业,作业前确认设备内物料排放完毕,进出物料阀门已经关闭。

3.2.5. 高处作业配备安全带,安全带系挂在牢固处,高挂低用,爬梯时有专人扶梯。

3.2.6. 进入蒸馏塔、酒精罐、干燥机封头内作业时,至少每2小时进行气体检测一次,配安全绳,专人监护。

3.3 作业结束安全操作要求

3.3.1.作业结束时,应清理现场,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3.3.2.交班时,管辖区域未完成的特殊危险作业,必须向接班人员讲清楚。

4、异常状态处理及应急处置方案

4.1机械伤害的应急处置

若人员流血,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并打120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4.2 灼伤的应急处置

4.2.1.眼部灼伤:立即翻开眼睑,用洗眼器或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打120送医院救治。

4.2.2.皮肤烫伤:用大量清水冲洗,涂抹烫伤膏,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救治。

4.3火灾的应急处置

4.3.1.发现火情,立即用附近灭火器或消防栓进行灭火;

4.3.2.迅速打119报火警或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请求人力支援。

4.4触电的应急处置

4.4.1.发现人员触电,先关闭电源,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4.4.2.打120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4.5 窒息的应急处置

4.5.1.使用安全绳将伤者放置空气流通处,使用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法急救。

4.5.2.拨打120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4.6 高处坠落的应急处置

4.6.1.伤处包扎止血,有骨折处用护板夹住固定,送医院救治。